师生风采
   首页» 师生风采» 经管人物
经管人物
【教师风采】| 戚聿东:春风化雨,启智鸣文爱慈常青颂;实践创新,育才树人师德永长流
发布时间:2022-07-20      浏览量:

 

 

C:\Users\lenovo\Desktop\戚聿东照片.jpg戚聿东照片

 

戚聿东,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与管理、国企改革与治理、垄断行业改革与规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项,出版10部学术著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获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获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论文奖2次,成果曾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

主要兼职: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商务部WTO新一轮多边谈判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管理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经济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等10余家期刊编委。2005-2007年被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聘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起草修改工作。曾挂职担任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任中国企业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华能国际、华夏银行等10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教书育人三十载,三尺杏坛树英才

《礼记.学记》有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三十年来,立德树人、教学相长始终是戚聿东老师坚守的本心。

坚定学术人生,甘当“精神贵族”。在回顾如何一步步走上教书育人之路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忘初心、无怨无悔的教书人。20世纪90年代,戚老师曾经婉拒了国家经贸委、北京市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如今已经从教30周年。戚老师2002年晋升教授,2005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评为二级教授,如今已经指导了140余名博士后和博士、硕士研究生。谈及自己坚定的职业选择,戚老师谈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对大学教师职业的这份热爱,让他愿意“从一而终”,无怨无悔,乐在其中。

注重课程育人,强调实践创新。戚聿东老师每年都为本科生上课,深受学生们欢迎。戚老师格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设的《数字经济导论》《数字企业管理原理》等课程,实践性强、动态变化快,戚老师总能将最新变化情况融入相关内容的讲授,甚至讲课前2小时发生的新情况,也会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对此颇为好奇,经常问到戚老师是如何做到紧跟形势、掌握一手信息的。戚老师表示,由于自己关心时事、经常撰写论文、接触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接受媒体采访,往往有机会在第一时间掌握实践动态,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谈及对戚老师和他课程的印象,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钟洁提到“厉害认真、内容充实”、“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等字眼,戚老师上课的内容是非常前沿新颖的,主题案例研讨都是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在知网上难以找到相关论文,在搜索引擎上也很难查询到相关主题。虽然具有一定难度,但总能引导学生进入理论新境界和实践新胜地,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探索研究的乐趣,收益良多。戚老师十分重视“移动课堂”,经常带领同学们参访美团、滴滴、字节跳动等数字企业,现场考察,实地倾听一线管理者讲解,与企业高层对话交流,同学们都表示收获和启发多多。

 

C:/Users/ASUS/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315193836/output_1.jpgoutput_1

戚老师带领学生参访美团

 

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高云阳也提到,作为刚刚踏入学术领域的本科生,书本上的理论晦涩难懂,觉得科研这座“高山”遥不可攀,但戚老师在讲述理论的时候,经常用生活里常见的例子、大家所熟知的企业深入浅出地讲解。戚老师认为学术和生活息息相关,经常讲到一个话题就告诉同学们,“如果你们想深挖的话还是很值得研究的”,鼓励大家深入探索,“这又是一篇文章”,让同学们感觉自己和学术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戚老师主张“研讨式教学”,2018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刘若男回忆道,“戚老师是我想象中小林宗作校长的具象化,始终接纳和支持我们对世界莽撞的探索。”戚老师相信大家能做到,期待大家有所作为,大家备受鼓舞,逐渐培养起自己对于科学研究的热情。

C:/Users/ASUS/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315194031/output_1.jpgoutput_1

戚老师参加第七届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大会

 

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成为教学、科研、实践“三好老师”。在戚老师看来,高等院校的使命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与此对应,作为高校教师就必须具备“教学好、科研好、实践好”这三大条件,而对于经管类等应用型学科而言,“三好教师”的要求则更为明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戚老师格外重视实践,经常参与国家立法和政策咨询,曾在地方政府机关挂职担任领导职务,曾在10家上市公司担任过独立董事和监事,经常主持国家部委和大型企业的委托项目。长期参与实践的经历使戚老师深深体会到,高校教师应该强调“三好”教师导向,没有实践的教学,往往是“象牙塔式”教学;缺乏实践的科研,往往是“闭门造车式”科研。深入实践,反躬教研,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升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

 

甘为人梯,春风化雨,成就名师、名著、名徒“三名学者”。戚老师长期担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他始终强调立德树人,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注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他经常带领学生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合作出版著作和发表论文,毕业生质量历来很高。戚老师坦言,大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自己也格外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他说人生一大乐趣就在于“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自己最憧憬的境地就是像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的“万世名师”。

“戚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博士后杜博讲到,戚老师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分享,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给每一位学生带来学术自信与温暖关怀。戚老师能够清晰地记住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主题,能够按照每位学生的兴趣和专长“量身定制”具体选题。学生每次将论文发给戚老师审阅,老师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来仔细审阅,给出极具建设性的具体修改意见。在学生们看来,戚老师低调谦虚、言行雅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充分体现了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

博士后丁述磊介绍,戚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如同对待孩子一般亲切,学业、生活、就业各个方面都给予帮助。在自己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是第一次申请,有很多问题和疑惑,便多次留言询问老师。戚老师白天工作繁忙,有时便会在半夜甚至凌晨发来消息,让人非常感动。老师从选题、撰写到修改每一步都认真地给出具体意见建议,最终在戚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课题成功获批。丁述磊直言,在戚老师门下科研学习的这一段时间自己飞速成长,“如果没有戚老师指导便不会有目前这样优秀的成果”。

谈及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与戚老师的交往细节,多次给戚老师担任课程助教的博士生徐凯歌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戚老师经常出差,有一次为了不耽误在周末早上八点的MBA课程,连夜赶回北京,不到八点便在教室内准备好授课事宜。徐凯歌观察到戚老师上课前略显疲惫的神态,有些担心老师的身体状况。但当上课铃声响起,戚老师走上讲台便像是换了一个人,激情满满,“身上似乎是闪着光芒的”。戚老师对学术的热爱、对学生的高度负责让人敬佩不已。

2019级硕士生徐贺婧已考取清华大学博士,她真挚地分享道,“在戚老师门下的研究生活非常开心,很幸运能够遇到一位这样的导师”。戚老师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极高,总是给大家充分的空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又在任何学生需要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帮助大家。

 

师生团队

师生团队

 

笔耕不辍破前沿,硕果累累谱新篇

戚聿东老师长期研究垄断理论与政策、国有企业改革与治理、数字经济与管理等领域,成果丰硕,取得了较大的学术反响和政策影响。

在垄断理论与政策方面,早在1997年,戚老师在《经济研究》发文,提出了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的区分以及反垄断立法的指向,为处理好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和反垄断立法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戚老师出版了专著《中国现代垄断经济研究》,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好评。2005年开始,戚老师先后被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人大法工委聘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起草修改工作,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出台做出了一定贡献。之后,他经常参与反垄断法相关的众多配套法规和细则的论证工作。2019年3月,戚老师被聘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参与了国家反垄断执法一系列政策咨询论证工作。此外,戚老师从2003年开始一直担任商务部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专家咨询组成员。戚老师主持完成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部委委托课题多项,为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前期论证工作,为经营者集中审查标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其实施细则、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等法规和政策文件出台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中心,垄断行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和难点,二者相对独立但又密切交织,基于此,戚老师较早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戚老师主持了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研究》,最终成果获免鉴定结项。主持完成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最终成果被评为优秀。出版《国有经济战略重组与国有企业改制研究》《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中国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模式和路径》《垄断行业改革报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设计》等著作,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针对垄断行业国企改革,提出了“六位一体”和“三阶段”构成的整体渐进改革观,被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采用,获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公室予以通报表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主编的9卷本系列丛书《中国改革开放:1978—2008 》,该丛书“理论篇”共收录88篇文章,戚老师的论文《中国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国际背景、进程和模式选择》被收录其中。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收录了戚老师的3篇论文。

在数字经济与管理方面,现阶段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引发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制高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此,戚聿东老师较早开展了数字经济与管理的理论研究,他正在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北京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了30余篇相关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广泛转载。为宣讲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戚老师2018年以来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发表了多篇理论文章,引起了较大的学术和政策反响,全国哲学社科工作办、中共中央网络完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求是网、学习强国等上百家机构和媒体官网进行了转载或收录。最近两年,很多高校都开办了数字经济本科专业,为解决教学的迫切需要,戚老师和团队成员编写出版了《数字经济概论》《数字企业管理原理》等教材。此外,戚老师还就数字经济与管理等问题接受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专访50余次。

 

210728中国科协年会演讲1

戚老师在中国科协年会发表“数字经济与企业转型”主题演讲

 

博览群书,精益求精,书写“三书”人生篇章。谈及“科研秘诀”,戚老师格外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学习型教师,要读书、教书、著书,书写好“三书”人生轨迹。戚老师坦言,读书是大学教师的终身功课,始终与书为友,养成读书习惯,不仅是职业使然,也是生活一部分。长期以来,戚老师基本坚持每天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追求博览群书、精益求精。

戚老师在本科生课堂上反复强调读书的作用,给班级同学赠送《信息规则》《商业模式全史》,鼓励大家打好基础,深入阅读。针对博士生和博士后,戚老师也要求学生制订“听说读写译”学业规划,其中“读”,就是每月阅读一本专业专著和5篇权威期刊论文,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博士生刘欢欢等同学们介绍,每每去找老师请教问题,总能看到老师书架、办公桌上摆满了新书,离开老师办公室的时候也经常向老师借书,戚老师每每叮嘱“早看完早还”;师门微信群中,深夜都能看到戚老师分享的最新专业资料。

戚老师经常向学生分享读书学习的点滴体会:第一,坚持“六个学习”:学内容,学方法,学思维,自主学,时时学,处处学;第二,遵循“继承、批判、创新”的研究路径,在全面领会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就一些重要命题进行深刻质疑甚至批判,“多问为什么”,在“自问自答”中最后实现超越、有所创新;第三,坚持16字研究方针,“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求真务实,心无旁骛,担负“图新创新”使命。在戚老师看来,“实事求是”是学者的一个基本追求,学术水平可以有高有低,但学术道德却不能参差不齐,容不得半点虚假浮躁。开展科学研究,能够找到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值得终身研究的学术领域,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为此应当“登高望远”,及早确立一个“小而专”的学术领域进行长期积累,心无旁骛,不赶时髦,“板凳坐得十年冷,只为十年磨一剑”。戚老师特别喜欢拿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勉励学生,期待早日出现在“灯火阑珊处”。

博士生郝越介绍,戚老师经常鼓励、要求同学们做管理理论研究要“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要将实践作为理论研究的源泉,在立足实践、超越实践和反躬实践的这种闭环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理论,要从中国的管理实践中来,到管理实践中去,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戚老师认为,作为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应该有“顶天立地”的使命追求,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立足理论前沿,对接国家需求。2013年在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上,戚老师荣获了一等奖,他作为获奖代表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身处改革变革的时代,承前启后的中青年学者肩负着图新创新的使命,“两个百年”梦想的时代召唤和“双百”方针的学术氛围,给了中青年学者大有可为的机遇,中青年学者也应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大有作为的理想,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2021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工作座谈会,戚老师应邀出席了座谈会。2021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主持召开反垄断审判工作专家座谈会,戚老师应邀参加了座谈会。

 

211101总理座谈会

戚老师参加总理座谈会

 

鞭辟入里赠箴言,千里风幡看少年

“五商”俱全、“五缘”俱佳。作为院长,每年开学典礼上,戚老师都告诫新同学一定要设计好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从孔子的人生“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学校研究型大学的大类培养与通识教育,到学院的专业培养与心智塑造,都要求同学们尽可能的详尽规划并且身体力行,自觉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和“经邦济世、励商弘文”的院训。在明确学业规划目标方向时,戚老师强调专业发展与心智模式,提出了“五商”和“五缘”。“五商”分别是智商、情商、财商、逆商、健商,“五缘”分别[1]是血缘,学缘,地缘,业缘,神缘,鼓励同学们成为一个五商俱全、五缘俱佳的成功人士。

谈及自己作为院长的治院理念,戚老师几乎句句不离学生,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使命,学院工作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将心智模式和专业模式相结合,把立德树人扎扎实实落到实处;科学研究要讲求“传帮带”,所谓名师,就是能不断培养出更多的“名徒”,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高徒出名师”。

谈及自己的学术与人生感悟,戚老师在郑新立和江小涓主编的《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知名学者学术概览》一书中总结到:读书教书著书, “三书”人生轨迹;一路书香陪伴,千虑偶有一得;耕耘不计收获,追求宁静致远。

 

与人民教育家卫兴华201903

戚老师与人民教育家卫兴华合影

 

一言一行展现人格魅力,一举一动体现师者风范,一字一句饱含谆谆教诲,一丝一毫彰显责任担当。身为学院学生,我们在此次采访中走进了专业精深、关切学生、风趣幽默的戚老师,感受到戚老师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待,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