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为师之本。”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是新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期盼、新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和教育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适逢第37个教师节之际,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特别邀请到几位资深教授亲身讲述求学从教的故事,发挥示范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与学生成长。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见证他们在教育这方土地上的拓耕。
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他以坚定的意志
孜孜不倦地探求学术真理
汗洒杏坛,坚守初心
他用精炼的语言
理清治学教书的四边逻辑
教书育人,自成一格
他五届当选“十佳教师”
诲人不倦,德高望重
他荣获“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
他是经管学院李翀教授
李翀,男,1955年5月16日出生于广州,经济学博士、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等9部专著,出版《宏观经济学》等12部教材,发表了“负名义利率的若干问题研究”等论文约200篇,主持包括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6项,还获得首届“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家级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其授业风格和育人方式也受到广泛赞誉,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荣誉称号、2018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和北师大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等多项荣誉。特别是自2000年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首次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以来,五届当选为“十佳教师”,在学生中深受好评,其中在2000年、2002年和2004年连续三届被学生评为“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创造了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该奖项的一个纪录。
三尺讲台践行传道授业解惑之理想,无涯书海为莘莘学子点亮科研之路。思路严密的头脑,条理清晰的授课,治学严谨的态度,李翀教授以身作则树立了教书育人的榜样,以德化人建起了汗洒杏坛的丰碑。
传道授业四十年,在师大从教二十载,五次获得由本科生投票选出的“十佳教师”荣誉,几十年的光阴,李翀教授对教学与科研的热爱和对学生无私的奉献从未停止。他在北师大开设了宏观经济学、金融市场等课程,编著了9部经济学专著和12部教材,为无数学子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他用坚持不懈的耕耘,为经济金融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坚信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应给予学生思想,听到学生说听了他的课萌发了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是他最大的快乐之一;他主持的多项重大研究项目硕果累累,为祖国的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们曾经有幸上过李老师的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市场学课程,对李老师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深知李老师的教学风格一直深受广大学子的好评与喜爱。但此次采访毕竟与以往的学术探讨不同,我们还是认真看了李老师的履历、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采访前本来有一丝紧张,也因李老师随和的性格而感到如沐春风。李老师清晰的逻辑使得采访十分顺畅,结束后我们还意犹未尽,沉浸在李老师的风范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儒雅博学的教授,听他如何分享……
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出于“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志愿,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李翀老师不满足于学校的课程进度,坚持自学。机会总是留给做好了准备的人,高中毕业后的李老师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工人,他白天在工厂努力工作,晚上刻苦自学。1975年,工作三年后的李翀老师在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从此开始了他与经济学的不解之缘。
由于年代的特殊性,当时没有选择专业的机会。李翀老师的兴趣是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因而在本科学习阶段曾倍感失落。1978年,我国建立学位制度,应届毕业的李翀老师考取了北京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培养起来对经济学的兴趣。他体会到经济学领域的迷人之处,发现经济学有很多未知的奥秘需要去探索。
1983年,李翀老师考取了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的博士研究生,师从陶大镛教授,攻读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学位。他在选择博士论文题目时,确定了各国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个“世纪难题”。研究过程是艰苦的,他当时几乎查阅了国家图书馆所有能找到的该领域的研究文献,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这个问题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他没有放弃,反复研究,日夜思考,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提出了解决这个“世纪难题”的方法,以这篇博士论文写成的专著也获得了首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纵观李翀老师的求学历程,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是他始终迎难而上,秉承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探求真理。
汗洒杏坛,坚守初心
李翀老师选择教师职业首先是出于兴趣。“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对未知的东西充满着探索的兴趣。”正是这种求知欲,使得他对研究工作极为热爱。李翀老师认为自己的长处在于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喜欢钻研和探索,所以大学教师是适合于自己的职业,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也正因如此,李翀老师在博士毕业以后很坚定的选择了大学教师的职业道路。虽然也曾有多次机会走上仕途,但是他说,“当‘官’不是我的追求,我舍不得离开高等学校,舍不得离开学术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把教学工作做好,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李翀老师一直对教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在整个教师生涯中从未离开过本科生的讲台,即使在中山大学担任学校领导工作时也是如此。
高校任教四十年来,李翀老师的课程始终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高度评价。北师大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评选是由学生投票选出、展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教学水平和授业方式的最真实体现。该奖项至今共举办了十届,李翀老师连续三届获奖,共计获奖五次,创造了荣获该奖项的一个纪录。他说,在整个教学生涯,最难忘和最高兴的事就是得到学生的认可。他听到最多的,也是最欣慰的学生评价是:“听了您的课以后,使我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走上了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的道路”。李翀老师传道授业四十载,获得过大大小小各种教学奖项,但他仍然认为能够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更为宝贵。
李翀老师也寄语青年教师不要轻视教学,以评职称为目标只重视科研的思想是局限的。大学教师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学,当然要放在首位。当然,大学教师也是学者,做好科研工作也是职责所在。实际上,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科研的课题,取得科研成果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
教书育人,自成一格
“李翀老师的课是经管院的神仙课程,每次课都会有不少其他专业的同学来旁听。他讲课的逻辑条理极其清晰,能以最简洁的语言道明各类金融工具的原理和应用方法;而且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非常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框架梳理。除此之外,李老师还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许多金融实战的案例,充分结合现实让我们能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分析中。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我觉得是一生的幸运。”一位经管学院的本科生如是说。
李翀老师认为,他在教学上之所以取得成功,首先是达到了把课讲明白这个根本条件。不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还是企业总裁等,听过李翀老师授课后,都有一种共同的反馈:“不论多么深奥的问题都能听得明明白白”。
对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李翀老师有如下心得:
第一,注重细节。管理学有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的细节有三个要素:讲稿、语速、教姿。“我在第一次上讲台的时候,将准备讲的东西写成讲稿,在讲课前熟悉讲稿,争取部分内容可以脱稿,以避免读稿的情况出现。同时,我认真设想讲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教姿应该如何把握,黑板应该如何书写,语速应该如何控制,如此等等。”
第二,深入浅出。有人说,在教学中浅入深出是低水平,深入深出是中水平,深入浅出是高水平。我认为这种表述很有道理,但深入浅出是一种功力,是依靠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的。深入浅出包括两个方面的功力:一个功力是深入。这就是说,必须对教学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涉及到对学科的熟悉程度、科学研究的水平等等因素。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另一个功力是浅出。即使对教学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如何用最简洁、最明白、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更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深入浅出,是成为一个优秀高校教师的基本条件。
第三,形成风格。没有自己风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优秀的教师。教学风格有很多种类型,能够实现逻辑严谨、思想深邃、谈吐幽默的有机结合是最理想的,但往往是很难的。一名高校教师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某种教学风格,适合自己特点的风格就是最好的。李翀老师还认为,教书更要育人,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授业解惑,更要给予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李翀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始终践行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
潜心专研,钜学鸿生
李翀老师在教学生涯中,不仅担任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也是他们科研道路上的先驱者。他经常教育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不仅要解决理论问题,更要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和国际重大经济问题。他说:“我喜欢高等学校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它既是教师也是学者,是因为它可以探索经济社会的奥秘。但是,学者应该是创新者。科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它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研究的成果”。李老师创新的研究成果体现在很多方面:
第一,提出了解决马克思经济学“世纪难题”的方法。李翀老师于1989年出版的专著《价值和价格论》提出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个马克思经济学“世纪难题”的解决方法,并阐述了生产价格转化为垄断价格的过程,该专著在199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首次评选中获得二等奖。直到32年后的2021年,李老师发表了题为《关于我国经济学界价值转化问题争论的评析》的论文,对30多年来该领域研究的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分析,仍然认为其当时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正确的。
第二,提出了国际贸易的超比较利益学说。李翀老师于2005年发表了题为“论国际贸易中的超绝对利益”的文章,从现实中两个国家的贸易出发,在李嘉图(D.Ricardo)的比较利益学说基础上,提出“超比较利益学说”,并且论证了超比较利益的源泉。这篇论文被《国际贸易问题》作为当期头篇论文发表,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第三,提出了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方向。李翀老师的专著《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在对现有的超主权国际货币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方案。该专著于2013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5年成功申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20年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第四,进行了理论体系创新的尝试。在1998年出版的《新经济学》中,李翀老师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综合进行了尝试,该专著于1999年获得了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李老师还根据马克思早年在六册著作中计划所表达的思想以及马克思逝世以后国际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完成了70万字的专著《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该专著在2013年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此外,李翀老师还曾多次在政府的咨询会议上提出意见和建议。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2004年12月参加国务院举行的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咨询会议上提出了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六项具体建议,其中有四项建议与政府后来的改革进程相一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李老师教书育人的四十载时光中,他授业解惑,以心交心;他潜心专研,以理喻理。李翀老师带给我们的,是条分缕析的金融知识,是严谨治学的思辨逻辑。李老师一直践行着“经邦济世,励商弘文”的学院院训,教会我们做天下人。
采访及整理:李鑫燕、冯冠霖、张世铮
责编:韩丽丽
审核:孙志军